丘成桐談國內基礎研究:走自己的路,不盲從國外
“國內過分依賴海外學者,唯他們馬首是瞻,可能會錯失良好的研究機會。產生***大師,必須探求自己的研究方向,走出自己的道路。”2003年度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得者、國際有名數學家丘成桐教授,在科技獎勵國際論壇上發出的肺腑之言。
去年數學界的大事,要算是拓撲學中的彭加萊猜想可望解決。解決方案是由俄國人普雷爾曼(Perelman)經過7年時間,基於對理察.漢密爾頓(R.Hamilton)方程的研究提出來的。丘成桐說,他與漢密爾頓是老友,早在1996年,他就了解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回國後,他急於告訴同行方程的價值,並指出順藤摸瓜,定會結出碩果,還讓兩位在香港的博士生,專程到北京組織有關的研討班。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在北京的專家卻聽從旅美數學家的意見,認為漢密爾頓的文章太難懂,念後不劃算。因此,不顧一些優良青年學者的意願,硬把研討班轉到別的研究方向。本來一個好的研究機會就這樣在盲從中喪失掉。
更令丘成桐倍感惋惜的是,該領域的專家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在他的指導下開始進行研究,並在美國做了一些演講記錄。許多數學家閱讀並撰寫了大量論文,然而,由於炮製論文的驅動,他們僅研讀了易懂的部分,其它的就棄之不顧,這樣自然難以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丘成桐說,論文數量的多少,可以視為研究的指標,但過分重視文章的數量,對研究產生的負麵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據他介紹,人發表數學論文的數量,已從1990年的6.1%上升到2002年的10.4%。但發表在**期刊的文章鳳毛麟角,能在數學研究中開拓某一領域,或指出重要方向的,更是寥若晨星。而在五十年代末期,華羅庚、馮康教授開拓某些領域,堅持自己的道路,走在了世界的前沿。他告誡基礎研究者要勇闖新天地,一旦決定重要的方向,便一往無前,不管是否能發表大量的論文。
當今數學界麵對的難題,是缺乏***大師。為解決這個問題,當下許多大學競相向海外招攬名教授。丘成桐認為,這些教授大都任教於海外,他們不可能全心致力於的學術發展。“學術上的帶頭人應該讓國內的學者來擔綱,或者邀請那些與並無淵源的學者來華,形成一種真正的國際化氣氛,把的科學提升到新的境界。”丘成桐說應吸引更多非華裔人才來華工作。
對於如何使成為研究大國,丘成桐建議成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式的機構。他說,當年愛因斯坦及其他偉大的理論科學家,便是在普林斯頓進行研究,終其一生的。這個研究所必須具有崇高的使命感,在其中長期任職的必須是學術上的殿堂人物。實現這樣一個設想,丘成桐認為以目前的經濟實力可以做到,但是使科研人員安心做學問、吸引世界人才的環境還尚未形成。
- 眾說風雲 (已有0條評論)

- 細胞培養玄學-MRC-5細胞 2025-01-07
- Ocean NanoTech定製的詳細步驟 2021-10-31
- click chemistry tools數據結果比... 2021-10-31
- LaysanBio代理商相關文獻資料2020 2021-10-31
- Abbiotec代理的產品得到重複驗證2020 2021-10-31
- zyagen Laboratories代理的產品得到... 2021-06-20
- Toxin Technologies代理商相關文獻資... 2021-03-14
- 熱烈祝賀91麻豆福利视频网生物正式代理biocolor公司試劑產品... 2021-03-14
- 熱烈祝賀91麻豆福利视频网生物正式代理cytognos公司試劑產品... 2021-03-14
- Gelest代理的產品得到重複驗證2020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