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瀕危鳥類“中華秋沙鴨”首現鴨綠江
國際瀕危鳥類“中華秋沙鴨”今春在吉林省集安市境內的鴨綠江上被發現,而且*近三個月來一直在這裏逗留。根據當地一位鳥類愛好者拍攝的照片和錄像分析,這裏有四雄七雌共十一隻中華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是我國特有鳥類,屬於雁形目鴨科,全球僅存1000隻 左右,是我國**保護動物,已被列入國際瀕危物種紅皮書和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瀕危鳥類名錄。據文獻記載,中華秋沙鴨是一種候鳥,在我國東北地區和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繁殖,在長江以南越冬。自英國人1864年從我國采到一個雄性幼鴨標本後,定名為“中華秋沙鴨”,世界各大自然博物館都能為擁有一隻此鳥標本而自豪。
據我國鳥類專家、東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高瑋教授介紹,在北方地區,中華秋沙鴨近些年來隻是科研人員在長白山少數地方偶有發現,而在鴨綠江上發現則是**次。這是一種“會上樹的鴨子”,專門在天然樹洞裏繁殖,對環境的要求極為苛刻。
山清水秀的邊陲小城集安被譽為“吉林小江南”。近年來集安市對濕地環境加強保護,對鴨綠江水域進行整治,使這裏的環境得到較大改善。今春以來,各種候鳥相繼飛來,在鴨綠江流域棲息繁殖。目前,集安市已采取有效措施,對中華秋沙鴨和其他**鳥類進行保護。
背景知識介紹:
具有圓錐形嘴的“鴨子”─中華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又叫鱗脅秋沙鴨,是一種大型遊禽,體長49—64厘米,體重800—1170克。它與其他鴨類的主要區別是暗紅色的嘴並不是上下扁平而寬闊形的,而是左右側扁,細瘦而長,類似於圓錐形或柱形,**有鉤,邊緣還有一排細細的角質鋸齒,鼻孔則位於嘴峰的中部。它的體形也比其他鴨類細瘦,但羽色卻很漂亮。雄鳥頭頂具有雙辮狀的黑色羽冠,虹膜為褐色,頭部和上頸也是黑色,並具有綠色的金屬光澤。上背也是黑色,體側為白色,下背和腰部也是白色,羽端具有兩個同心的黑色斑紋;翅膀上有白色的翼鏡,在陽光下閃閃發光。下體為白色,兩脅亦具有黑色同心斑紋,在身體的後部和兩脅形成顯著的鱗片狀斑紋,所以又叫鱗脅秋沙鴨。尾羽為灰色。雌鳥的體形較小,嘴為紅色,頭部和上頸部為棕褐色,頭頂上的羽冠較短,顏色為深棕褐色;後頸的下部和上體呈藍灰褐色,下體為白色,胸部和兩脅上也具有黑色的鱗狀斑。
中華秋沙鴨沒有亞種分化,繁殖在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和我國的長白山、小興安嶺和大興安嶺地區。越冬在我國貴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蘇、廣東、福建、山東等東南沿海和長江流域,偶爾也到台灣、遼寧丹東和吉林集安等鴨綠江流域越冬。在國外冬季僅偶見於朝鮮、日本和越南等地。
中華秋沙鴨繁殖期主要棲息於成熟闊葉林和混交林中多石的河穀與溪流中,尤其是未采伐過的原始混交林和闊葉林中的河流,能到達海拔1000多米的地帶。一般河水清沏透明,河流迂回曲折,水流急緩相參,河底為卵石,河中有很多較大的石頭。石蛾、喇蛄、石蠶、魚類等水生動物資源極為豐富;河流兩岸高大的老齡楊樹、槲樹和榆樹上的天然樹洞又為其提供了良好的營巢環境。秋季和冬季則棲息於開闊地區大的江河與湖泊中。常單隻、成對或成小群活功。遊泳和潛水都很好。通常每次潛水時間多在20—35秒。幾乎整個白天時間都活動在水上,常常邊遊泳邊潛水,休息時多棲息在岸邊和水中露出水麵的石頭上,幾乎不上岸活動。性機警,常沿著河流飛行,一般不高飛,僅在離水麵2—10米高度飛行。育雛和換羽期間,常逆流而上,遊泳快速而有力。食物主要為石蛾的幼蟲、甲蟲、喇蛄、蝦、杜父魚、紅點蛙、細鱗魚等水生動物,特別是繁殖期間主要以石蛾幼蟲(即石蠶)為食,約占全部食物的97%,非繁殖季節則主要以魚類為食。覓食方式主要通過潛水,有時也在岸邊淺水處將頭直接伸到水中去覓食。覓食時常呈小群沿著河流由下而上地進行,偶爾也見有單隻孤立地覓食。
繁殖期為4—6月,在長白山地區,*早產卵的時間為4月上旬,大批產卵的時間在4月中旬,少數延遲至4月末才產卵,雛鳥*早出現的時間為5月下旬,大量在6月初到6月中旬出現。通常呈單隻、成對或小群到達繁殖地。配對的形成多在到達繁殖地以後,雄鳥之間偶爾也出現爭鬥現象,彼此撲向對方,用翅膀拍打並用嘴嘶咬,直到一方被迫逃走。營巢於森林中溪流兩岸緊靠河邊的老齡大古楊樹、槲樹和榆樹的天然樹洞中,距地麵的高度通常為4—11米,樹的直徑為30—60厘米,洞口一般為橢圓形裂口,洞內直徑為20多厘米,深度可達80多厘米,裏麵除了樹木本身的碎木屑外,還有親鳥身上脫落下來的大量絨羽和少量雜草。巢區的範圍為1—2公裏以上,但可以和鴛鴦同在一條河上營巢,營巢環境完全一樣,甚至同在一個河岸彼此相距不到50米的兩棵大青楊樹上同時築巢。中華秋沙鴨喜歡利用舊巢,如果舊巢未被破壞,常常多年利用。4月初到4月末產卵,通常1天產1枚,有時在產完*後一枚卵時常常間隔**。每窩的卵數為8—12枚,通常為10枚,卵為橢圓形,白色,光滑**。孵卵由雌鳥承擔,孵卵開始後,雄鳥離開雌鳥到僻靜處換羽。雌鳥在孵卵期間除每天中午氣溫高的時候離巢約一小時用於覓食和休息外,其他時候基本不離巢,特別是在孵卵後期,根本不離巢。雛鳥為早成性,剛孵出時體重僅為36—43克。出殼後即可以睜眼和鳴叫,全身被滿了金黃色並雜有黑色的絨羽,當日即能行走、攀抓和跳躍,**天離巢。離巢之前親鳥首先站立在洞口邊上,將頭伸出洞外向四周探望,並且“嘎嘎”的低叫幾聲,稍停一會才從洞口飛出,直接落於樹洞下麵的水中,一邊不停的來回遊泳一邊鳴叫,這樣過了一會,雛鳥們才沿著洞壁一個接一個地爬到洞口,再從洞口慢慢地飛落下來。由於雛鳥體重很輕,全身又長滿了絨羽,加之下落時頭部和頸部伸直,兩翅張開,不僅增大了空氣阻力,而且靠頭部、尾羽和兩翅的平衡作用,一般都能夠**落地,偶爾也有落在水中石頭上摔昏過去的,但很快就能蘇醒過來,急速的進入水中,在親鳥身邊遊泳和潛水。雛鳥們在地上行動也很敏捷,並善於匿藏。一遇到危險,即迅速藏於水邊倒木下和草叢中,或像箭一樣的逆流而上,迅速逃走。
中華秋沙鴨每年3月中旬到3月末遷來繁殖地,秋季於9月末到10月初遷走,亦有少數個體留在繁殖地下遊不凍的水域中越冬。春季常呈單隻、成對或小群遷徙,秋季多見7一8隻到10餘隻的家族群遷飛。遷徙時常沿河流逐步進行,沿途常作短暫的停留。越冬的範圍比較遼闊,但較為分散。
中華秋沙鴨是一種分布區域狹窄、數顯**的瀕危物種,近幾十年來由於森林砍伐和狩獵,種群數量已明顯減少,在我國的繁殖種群數量估計為200一250對,全世界總的數量為1200對左右。種群數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森林采伐,環境喪失,非法狩獵,用**、毒藥捕魚,造成食物缺乏,以及人為幹擾等。
- 眾說風雲 (已有0條評論)

- 細胞培養玄學-MRC-5細胞 2025-01-07
- Ocean NanoTech定製的詳細步驟 2021-10-31
- LaysanBio代理商相關文獻資料2020 2021-10-31
- click chemistry tools數據結果比... 2021-10-31
- Abbiotec代理的產品得到重複驗證2020 2021-10-31
- zyagen Laboratories代理的產品得到... 2021-06-20
- Toxin Technologies代理商相關文獻資... 2021-03-14
- 熱烈祝賀91麻豆福利视频网生物正式代理biocolor公司試劑產品... 2021-03-14
- 熱烈祝賀91麻豆福利视频网生物正式代理cytognos公司試劑產品... 2021-03-14
- Gelest代理的產品得到重複驗證2020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