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互聯網經濟10年涼熱(1994-2004)
以2000年為節點, 向前後各推進5年左右,互聯網發展的整個曆史就展現在91麻豆福利视频网麵前。
在這一年,此前洋溢在互聯網內外的樂觀情緒突然被潑了一盆冷水。
《南方周末》於2000年3月17日在《新經濟:泡沫還是**》的大標題下刊登了兩篇爭鋒相對的文章:德高望重的經濟學家吳敬璉的《要製度還是要泡沫?》,狂飆突進的互聯網旗手薑奇平、方興東的《致吳先生:別給網絡潑冷水》。
吳敬璉認為,把股市泡沫同新經濟等同起來也是一種牽強附會。薑、方二人則從五個方麵一一作答,高呼互聯網**時代的到來。
這是一場沒有結果的爭論,而由此引發的辯論更是延續到了今天。但可以肯定互聯網從2000年經曆的“寒流”不應該歸罪於這場討論。因為這場爭論還不能波及千裏以外的美國納斯達克(NASDAQ)資本市場。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在2000年3月10日觸摸曆史高點5132點後,隨即急轉直下。2001年4月4日,指數跌至1619點。
這同時澆滅了大洋彼岸對互聯網的熱衷。資本市場的懷疑用實際行動切斷了互聯網商業化後的“奶源”。雖然此時的互聯網與1994年相比已經脫胎換骨。
回頭來看,2000年對互聯網來說是意味深長的一年。
ISP時代
1994年4月20日,當時的國家計委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重點學科項目NCFC(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工程的64K國際專線開通,實現了與Internet的全功能連接。這是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真正擁有全功能Internet國家的標誌性事件。
從這**起,進入了互聯網的接入時期。ISP(互聯網接入業務提供商)成為了主宰1994年至1996年的主導名詞。也進入互聯網的商業化時代。
在前國務院信息辦政策法規組負責人高紅冰的記憶中,當時京廣兩地的網絡互訪需要撥長途電話。“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這是非常**的。”據不完全統計,當時“觸網”人數尚不足10萬。
互聯網早期的發展力圖通過ISP來普及。在高紅冰看來,“實踐證明,在電信完全壟斷的局麵之下,這種做法是將互聯網帶入了死胡同。”
促使局麵得以改觀的,是政府對待互聯網態度的轉變。國務院出台《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1997年4月“國家信息化九五規劃和2000年遠景目標”製定,將互聯網列入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並提出建立國家互聯網信息中心和互聯網交換中心。
同時,政府開始投資大規模的基礎網絡建設。1997年6月,郵電部電信總局投資70個億的169國內多媒體通信網啟動。深入縣級城市的地方信息港便是這一熱潮的產物,如今依然還保留著。
早期叱吒風雲的瀛海威、東方網景、世紀互聯、實華開等30餘家ISP受到明顯的衝擊,在探索互聯網商業化的道路上紛紛或倒閉或轉型,今天仍然生存的****。
“內容為王”
接過棒的是ICP(互聯網內容服務提供商)。1997年,網易、四通利方論壇新浪前身、chinabyte和搜狐開始崛起,政府對互聯網的大規模基建,為ICP們提供了一個施展的平台。
互聯網開始嚐試電子郵件以外的東西,BBS和新聞逐漸在成為互聯網的新核心。“上網”逐漸成為時髦的代名詞。截至1998年12月31日,網民的人數上升至210萬。
越聚越多的人氣引起了資本的關注。張朝陽是如何拿到**筆風險投資來創辦搜狐網站的,成為人們茶餘飯後*主要的談資。媒體和大眾也寧可相信,如果你有一份**的商業計劃書,就足以獲得投資商成千上萬的美鈔。
ICP們為了贏得資本的青睞,整天在籌劃著如何讓更多的眼球注意到自己,如何占據每天各大媒體的要位。當時的北京城,每天都有新的網站誕生,互聯網公司總有開不完的新聞發布會。接著,免費郵箱、網絡論戰以及網絡小說開始與網民親密接觸。
從“輸血”到“造血”
2000年是互聯網商業化應用的初期階段。事實上,不僅商業運作方式實行的是“拿來主義”,連商業運作成本也主要是靠國際資本“輸血”維持。
1999年7月12日,中華網在納斯達克上市,這是在美國納斯達克**個上市的概念網絡公司股。以此為標誌,2000年4至7月,新浪、搜狐和網易相繼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從此有了一個股市晴雨表。
也就是在這個時刻,納斯達克開始崩盤。雪崩效應讓的互聯網業界不寒而栗。由此引發了2000年的那場論戰。
麵對市場的冷酷,資本開始對互聯網重新審視。在這4年裏,三大門戶網站在納斯達克的股價走了一條U字型的曲線。U字型的左邊是互聯網狂熱在股市退潮的反映,底邊是長達兩年的互聯網寒冬,U字型的右邊代表著互聯網產業率全球互聯網之先走出低穀重新崛起,也代表著互聯網無限廣闊的發展遠景。
以2000年納斯達克股市急劇下挫為標誌的互聯網寒冬教會了互聯網企業生存之道,也給互聯網一個巨大的機會,這就是互聯網實現了與移動通信增值服務市場的嫁接,並因此完善了自身的“造血”機製,那就是成為ASP(互聯網應用服務提供商)。
以網絡遊戲為例,網絡遊戲用戶已達1380萬人,2003年網絡遊戲市場達到13.2億元人民幣,超過電影全年的票房收入。這還不包括2003年網絡遊戲對通信業的直接貢獻87億元,對IT產業的直接貢獻35億元,以及對媒體及傳統出版業的直接貢獻26億元。
這隻是冰山一角。從產業的角度看,8000萬網民已經使網絡媒體擁有僅次於電視和報紙的讀者群和廣告受眾,新浪和搜狐新聞的日訪問用戶已經遠遠超過任何一家報紙的讀者麵。的電子商務不再僅僅是企業的一個網上產品樣本展台,而成為許多大大小小企業的又一條銷售渠道。這8000萬網民正在創造一個個在未來10年中消費需求過百億元的市場,譬如廣義的短信即移動互聯增值市場、網絡遊戲市場、網絡廣告與搜索排名、B2C與C2C電子商務等。
2003年福布斯富豪榜*令人矚目的是出現了好幾位排名非常靠前的“網絡富豪”。在他們背後是一個正在以驚人速度崛起的大市場。
互聯網的分量
□呂偉鋼
互聯網產業之所以如此發展蓬勃,不僅僅跟全球形勢相關。更重要的事實是,以電信、IT和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產業已經或正在取代以石油、電力、機械製造為代表的傳統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居於龍頭地位。當國民經濟生活熱點向信息、通訊和娛樂業遷移時,互聯網正好擔當了把信息、通訊和娛樂融合到一起的角色。
改革開放以來有過兩次大的境外上市浪潮。**次是1997年前的紅籌股在香港上市的浪潮,隨亞洲金融危機爆發而結束;**次是2000年開始、互聯網泡沫破滅後被打斷、2003年來再次重現的網絡股納斯達克上市浪潮。這兩次上市浪潮,都代表著一個時代的國民經濟生活熱點。1997年前的紅籌股上市潮的背後,是當時市場經濟與世界接軌,外貿與吸引外資成為經濟生活的熱點。中央各部委與各地政府機構紛紛在香港設立紅籌公司,注入政府上等資產,在香港掛牌上市,引發紅籌熱。這些紅籌上市公司一度都是呼風喚雨的企業,如中信泰富、招商局、中遠、華潤、上海市政府的上海實業、北京市政府的北京控股,以及廣東省政府的粵海投資與早期*有名的民營企業如聯想、四通等。
91麻豆福利视频网會發現,新浪、網易、搜狐的市值已超過大多數當年在香港上市的紅籌股,新浪和網易的股市市值都已是當年紅籌股旗艦企業中信泰富的1/3。這就不難理解中信泰富的***榮智健為何會在2003年將自己做了十年的首富稱號讓位給網易***丁磊。
即使是同樣處身在信息產業中的傳統IT企業,與互聯網企業相比也會有些尷尬。新浪2003年的營業收入規模隻有聯想的1/40,而市值卻已接近聯想市值的80%。當前新浪市值是它當年的母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四通電子的至少15倍以上,也是兩年前一度想掌控新浪的陽光文化(原陽光衛視)當前市值的近60倍。
經過互聯網泡沫時期的股市暴漲暴跌,許多人可能再也不敢相信股市市值了。但是對一個健康的股市和一家健康的企業來說,股市市值的根基在於企業的盈利和未來的成長性。相對於傳統企業,互聯網企業的神奇也正體現在這兩點上。
新浪2003年的營業收入雖然隻有聯想的1/40,但新浪的盈利卻是聯想的1/4強。新浪2003年的營業收入年增長高達近200%,而聯想2003年的營收增長不足15%。在電子信息百強中,根據營業收入排名,新浪隻能排到第92位;根據利潤排名,網易、新浪和搜狐都已經可以躋身前20位。
當一個新浪的價值相當於1個四川長虹、2個光明乳業、3個上海**百貨、4個海南航空、8個華潤置地的時候,91麻豆福利视频网已經可以掂量出網絡公司的分量了。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互聯網公司數量,很快將由原來的三大門戶增加到8至10家,其中包括將與門戶網站齊頭並進的Tom Online和盛大,互聯網公司在納斯達克的總市值突破100億美元指日可待。另一網絡公司騰訊雖已決定改在香港上市,但也可納入互聯網公司的股市板塊中。
- 眾說風雲 (已有0條評論)

- 細胞培養玄學-MRC-5細胞 2025-01-07
- Ocean NanoTech定製的詳細步驟 2021-10-31
- Abbiotec代理的產品得到重複驗證2020 2021-10-31
- LaysanBio代理商相關文獻資料2020 2021-10-31
- click chemistry tools數據結果比... 2021-10-31
- zyagen Laboratories代理的產品得到... 2021-06-20
- Toxin Technologies代理商相關文獻資... 2021-03-14
- 熱烈祝賀91麻豆福利视频网生物正式代理biocolor公司試劑產品... 2021-03-14
- 熱烈祝賀91麻豆福利视频网生物正式代理cytognos公司試劑產品... 2021-03-14
- Gelest代理的產品得到重複驗證2020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