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夏墓遺址發現*早的"礦泉水"
昨天下午,市文物局局長梅寧華緊急驅車前往昌平南邵鎮張營村,查看剛剛結束考古發掘工作的張營遺址。不久前,市文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在這片遺址中發現了北京迄今為止惟一的夏代墓葬。
本報記者在昌平南邵鎮張營村發現,這次出土的文物種類十分豐富,有陶器、石器、骨器和少量青銅器,大批文物還在整理、拚接中。遺址現場,考古工作人員已對大約1300多平方米的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揭露出許多半地下式的房屋、墓穴、灶台、壁爐等遺跡,距今大約3000至4000年。
發掘現場
魚鉤和骨針
發現一夏代墓葬
市文物研究所負責此次張營遺址的發掘工作。副所長鬱金城介紹,張營遺址非常特殊,這裏不但有夏代墓葬、商代遺址,還有漢代、唐代、遼金和明、清時期的墓葬,可以說是一個數千年綿延不絕的曆代遺址群落,對於研究北京曆史有著極高的價值。
夏代墓葬是此次發掘工作的重大收獲。據介紹,當工作人員清理商代遺址中的幾個灶台時,根據土層判斷,似乎灶台底下還有東西,就剖開灶台,進行發掘。結果發現一個長方形墓穴,墓**距離地麵80厘米,墓穴深約2.8米,墓穴主人頭東腳西,屍骨保存不好。當墓穴全部打開後,發現該墓穴中有大約10件文物,有玉石飾品,似乎是耳環,還有一些北京地區特有的彩繪瓷器。專家判斷,該墓在灶台下,證明其年代在商代之前,而且灶台距墓**的土層較厚,綜合判斷,可以斷定為與夏朝同時期的墓葬。
這個墓葬的發掘證明,在夏代的時候,這裏就曾經有人居住。以前北京從未發現過夏朝時期的墓葬。
發現二一片甲骨
鬱金城透露,此次發掘中,還在一商代遺址中發現一片巴掌大小的甲骨,上麵有火灼燒過的痕跡。專家認為,商代的占卜已非常普遍,這片甲骨是當時占卜用的,但遺憾的是,甲骨上沒有文字,品質低於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截止到昨天記者發稿時,尚未斷定這片甲骨到底是什麽動物的骨頭,但有關專家透露,根據遺址灶台附近發現的骨頭來看,當時人吃鹿比較多,因此鹿骨可能性較大。
對甲骨的進一步研究將在所有發掘工作結束後進行。
除甲骨外,考古工作者還發現了製作精細的骨針和骨製魚鉤,專家介紹,這些魚鉤製作精細,估計當時的漁業比較發達,除了吃鹿肉外,居民還經常吃魚類。
魚鉤和卜骨
發現三*早的“礦泉水”
張營遺址的發掘中,考古工作者發現,有些陶罐的底部有石灰存在。這些盛放食物和水的容器中怎麽會有石灰呢?
鬱金城判斷,商代的人為了彌補飲食中礦物質的不足,維係健康,就把少量石灰泡到水中飲用,這可以說是我國*早的“礦泉水”。這個盛放礦泉水的陶器,就是商代的“礦泉壺”了。
除了*早的“礦泉水”,張營遺址的居民在商代就開始使用一種三足、兩層結構的陶器蒸食物,可以算做早期的蒸鍋。
耳環
發現四北京*早的壁爐
張營遺址有很多灶台遺址,記者在現場粗略一數,大約有十幾個,但其中有些灶開鑿在半地下式房屋的牆壁上。現場的工作人員對此也十分不解:為何灶要修在牆上?後經北京文物研究所的專家解釋,原來北方地區冬季天氣寒冷,需要人工取暖,這些壁爐開鑿在半地下式房屋的牆壁上,當屬北京*早的壁爐。
除了麵積1300多平方米的夏商遺址外,市文物研究所還在這一地區搶救性發掘了五座漢唐時期的墓葬。遺憾的是,這些墓早年全部被盜,隻獲得了陶俑、銅錢、銅鏡等少量文物,其中有一座遼代墓葬級別頗高,但也空無一物。記者還了解到,張營地區還發現了大約百餘座遼金墓葬,考古工作者今後將對這些墓葬進行進一步研究。
未來遺址將被埋在公路下
記者獲悉,這一遺址在1984年文物普查中就已發現,1989年曾經進行過試探性發掘。今年3月初,為了配合昌平衛星城東擴工程,市文物研究所和昌平有關部門對這一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張營遺址位於昌平區東擴計劃的中心地帶,是未來主幹道東華路和南華路的十字路口,搶救性發掘結束後,這裏將修成公路,夏商遺址將被埋在公路下麵.
- 眾說風雲 (已有0條評論)

- 細胞培養玄學-MRC-5細胞 2025-01-07
- Ocean NanoTech定製的詳細步驟 2021-10-31
- click chemistry tools數據結果比... 2021-10-31
- LaysanBio代理商相關文獻資料2020 2021-10-31
- Abbiotec代理的產品得到重複驗證2020 2021-10-31
- zyagen Laboratories代理的產品得到... 2021-06-20
- Toxin Technologies代理商相關文獻資... 2021-03-14
- 熱烈祝賀91麻豆福利视频网生物正式代理biocolor公司試劑產品... 2021-03-14
- 熱烈祝賀91麻豆福利视频网生物正式代理cytognos公司試劑產品... 2021-03-14
- Gelest代理的產品得到重複驗證2020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