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大的考古發現:周公廟遺址墓地
5月25日,周公廟考古隊成員、北京大學的雷興山副教授向記者介紹西周城牆中殘長約700米的東城牆的一段。陝西省岐山縣周公廟遺址考古又獲得重大發現,考古專家已正式確認發現了一處目前所知*高等級的大型西周墓地,其等級不遜於目前所發現的任何一個西周時期的諸侯國君墓葬,這處大型墓葬群位於岐山南麓的一條土梁上,麵積約8萬平方米。截至25日,已鑽探出墓葬12座。考古專家還在這一大型墓地外圍發現了長達1500餘米的西周城牆,這在西周考古史、建築史等方麵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此外,考古工作者還在周公廟遺址附近的“浩善坑”搶救發掘出西周時期的卜甲700餘片,其中有刻辭者82片,經初步清理,已發現可辯識文字350字,這些卜甲的發現,對西周考古研究提供了****的文字資料。 新華社記者馮國攝
周公廟遺址中一座具有四條墓道的墓葬,其形製由白灰繪製(攝於5月25日)。 新華社記者馮國攝
周公廟遺址中一座具有四條墓道的墓室主體,其形製由白灰繪製(攝於5月25日)。 新華社記者馮國攝
5月25日,陝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技工、周公廟考古隊成員史浩善向記者介紹被命名為“浩善坑”的甲骨坑。 新華社記者馮國攝
新華網西安6月1日電(記者馮國、邊江)有“商周考古**人”之稱的有名考古學家、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鄒衡教授在陝西省岐山縣周公廟遺址進行了認真考察後,1日上午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周公廟遺址西周大型墓地的發現,從學術價值上說,是新成立後國內堪稱**的*重大的考古發現,對研究中華文明史、繼承與發揚中華優良文化傳統等具有無可估量的價值。”
由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學聯合組成的周公廟考古隊,自今年3月份以來在周公廟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古調查與鑽探。截至目前,已經鑽探出大型墓葬19座,其中帶四條墓道者9座,三墓道者4座,兩墓道者4座,單墓道者2座,另有陪葬坑13座。在墓地外圍多處地點共發現卜甲與卜骨700餘片,經初步辨識有甲骨文字420餘字,其中有“周公”字樣者4片,並有幾片記載周王活動的刻辭。此外還發現了1500餘米的夯土城牆,6處大型夯土建築基址,在其周圍發現的許多空心磚,即使在周人的都城豐鎬遺址與周原遺址都非常罕見。
78歲的鄒衡說:“通過這些跡象,可以肯定地說,周公廟遺址是目前發現的西周時期*高等級的墓葬群。就其多處發現甲骨而言,很可能成為‘西周的殷墟',其意義怎麽說都不過分。”
鄒衡先生曾發現了西周燕國與晉國都城遺址,並指導過西周晉侯墓地的發掘。他說,過去所發現的西周時期諸侯國君**的墓道*多隻有2條,3條或4條的從未發現過。“這些墓葬的主人地位一定非常高,墓主的可能性包括周王、周公等王公貴臣,沒有比這再**的了。究竟是誰的墓葬,有待於發掘後做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
周公廟遺址位於陝西省岐山縣境內,屬周人發祥地周原的一部分。周代於此發生過許多重大事件,奠定了西周數百年的統治基礎,在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唐代為祭祀周公旦在此修建了大型建築群。1957年,周公廟被公布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次發現的西周大型墓地就分布在周公廟旁的山坡上。(完)
周公廟遺址發現長達1500餘米的西周城牆
新華網西安5月26日電(記者馮國、邊江)記者25日在陝西省岐山縣周公廟遺址考古現場了解到,經考古工作者兩個多月來的大規模勘探,考古專家正式確認在新發現的大型墓地外圍發現了長達1500餘米的西周城牆,這在西周考古史、建築史等方麵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周公廟是為紀念西周時期的周公而建的大型建築群,位於陝西省岐山縣城以北約7公裏處,屬於西周時期考古的重要關注區之一。今年2月份,在國家文物局的直接指導下,陝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學聯合組成了周公廟考古隊,在以周公廟為核心的廣大範圍內進行了大麵積的調查、鑽探和部分地區的搶救性發掘,取得了重要收獲。
據介紹,這處長達1500餘米的西周夯土城牆,圍繞著新發現的目前所知*高等級的大型西周墓葬群。它分布在這處墓地的東、北、西三麵,東牆殘長700米,北牆長300米,西牆殘長500米,牆厚約10米,個別地方發現城牆的殘存部分高出原地麵約2米多,但是南城牆目前尚未發現。
專家認為,在西周的都城豐鎬遺址考古人員進行了大量的勘探,目前仍未發現城牆遺存,而這處夯土牆沿著一條條深溝險壑蜿蜒延伸,宛如一條巨龍環繞於新發現的大型西周墓地外圍,更顯示出該遺址和新發現墓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完)
陝西周公廟遺址出土700多片西周甲骨
新華網西安5月26日電(記者邊江、馮國)記者25日傍晚在陝西省岐山縣周公廟遺址附近的“浩善坑”甲骨搶救發掘現場了解到:截至當天18時許,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這個工地已經進行了60多天的搶救發掘工作全部結束,共發現西周時期的卜甲700餘片,其中有刻辭者82片,經初步清理,已發現可辨識文字350字,其中屬**發現的“周公”字樣出現了5次,*多的一塊卜甲上發現36字。
周公廟考古隊成員、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雷興山說,這些卜甲的發現,對西周考古研究提供了****的文字資料。
2003年12月,北京大學副教授徐天進在周公廟附近進行田野考古調查時,發現了兩片有刻辭的西周卜甲,共有文字55字。這個重大發現立即引起學術界高度關注。陝西省文物考古所和北京大學聯合組成了周公廟考古隊,對這一帶進行考古調查、鑽探和搶救性發掘,取得了一批重大考古發現。
2004年3月4日,周公廟考古隊成員、陝西省考古研究所**技師史浩善,在位於周公廟遺址西北部的鳳鳴鎮董家台村山坡上一處稱作“渠南台”的地方,發現了4塊有刻辭的卜甲片。考古隊為表彰史浩善的重大發現,特意將此處灰坑命名為“浩善坑”。
考古隊從3月27日起,對“浩善坑”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清理,發掘麵積達120平方米,清理出土卜甲700多片,已發現刻辭350字,在西周考古中,係僅次於1976年以後周原遺址出土甲骨的重大考古新發現。
以陝西岐山、扶風縣為核心的周原一帶,是周的發祥地。周公廟(即古卷阿)位於今岐山縣城西北7.5公裏的鳳凰山南麓,總麵積61萬多平方米。“卷阿”音“全窩”,卷意曲,阿指大陵。因此處背靠相傳“鳳鳴岐山”的鳳鳴崗,東、西、北三麵環山,唯南邊與平地相接,形似簸箕狀如倒凹字,故稱卷阿。《詩經》名篇《卷阿》中“有卷者阿,飄風自南”,就是指這個地方。
據史料記載和專家考證,遠在6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卷阿一帶就有先民傍山臨泉而居。周興起時,許多有名事件和傳說都發生在卷阿附近。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淵為祭祀周公旦,下詔在古卷阿腹地建立周公祠。1957年周公廟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此處被批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完)
周公廟遺址發現一處目前*高等級的大型西周墓地
新華網西安5月26日電(記者馮國、邊江)記者25日在陝西省岐山縣周公廟遺址考古現場了解到,經考古工作者兩個多月來的大規模勘探,考古專家正式確認發現了一處目前所知*高等級的大型西周墓地,其等級不遜於目前所發現的任何一個西周時期的諸侯國君墓葬,但說其是西周王陵仍無根據。
周公廟是為紀念西周時期的周公而建的大型建築群,位於陝西省岐山縣城以北約7公裏處,屬於西周時期考古的重要關注區之一。今年2月份,在國家文物局的直接指導下,陝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學聯合組成了周公廟考古隊,在以周公廟為核心的廣大範圍內進行了大麵積的調查、鑽探和部分地區的搶救性發掘,取得了重要收獲。
據介紹,這處大型墓葬群位於岐山南麓的一條土梁上,麵積約8萬平方米。截至25日,已鑽探出墓葬12座,其中具有四條墓道的墓葬7座,具有三條墓道的1座,具有兩條墓道的2座,具有一條墓道的2座。其中一座墓的南北主墓道皆達30米,墓室約80平方米,其規模遠遠大於以往所知的西周墓葬,即使一般的諸侯國君**的墓葬也不可與之比肩。同時,該墓地還發現了7座車馬坑。
周公廟考古隊成員、北京大學副教授雷興山說:“雖然這處西周墓地的等級非常高,但是不能僅僅從其形製就推斷它是幾代考古學者70年來一直尋找的西周王陵。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該墓地尚有多種可能,譬如當時的王室重臣,包括身居攝政王地位的周公。”(完)
陝西周公廟遺址又有重大考古發現
新華網西安5月25日電(記者馮國 邊江)記者25日在陝西省岐山縣周公廟遺址考古現場了解到,考古工作者兩個多月來在以周公廟為核心的廣大範圍內進行了大麵積的調查、鑽探和部分地區的搶救性發掘,取得了一係列重要收獲。
周公廟是為紀念西周時期的周公而建的大型建築群,位於陝西省岐山縣城以北約7公裏處,屬於西周時期考古的重要關注區之一。今年2月份,在國家文物局的直接指導下,陝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學聯合組成了周公廟考古隊,對這一遺址進行大規模勘探。
考古專家已正式確認發現了一處目前所知*高等級的大型西周墓地,其等級不遜於目前所發現的任何一個西周時期的諸侯國君墓葬,但仍無法判定其是否就是西周王陵。
據介紹,這處大型墓葬群位於岐山南麓的一條土梁上,麵積約8萬平方米。截至25日,已鑽探出墓葬12座,其中具有四條墓道的墓葬7座,具有3條墓道的1座,具有兩條墓道的1座,具有一條墓道的1座。其中一座墓的南北主墓道皆達30米,墓室約80平方米,其規模遠遠大於以往所知的西周墓葬,即使一般的諸侯國君**的墓葬也不可與之比肩。同時,該墓地還發現了7座車馬坑。
周公廟考古隊成員、北京大學副教授雷興山說:“雖然這處西周墓地的等級非常高,但是不能僅僅從其形製就推斷它是幾代考古學者70年來一直尋找的西周王陵。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該墓地尚有多種可能,譬如當時的王室重臣,包括身居攝政王地位的周公。”
考古專家還在這一大型墓地外圍發現了長達1500餘米的西周城牆,這在西周考古史、建築史等方麵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據介紹,這處長達1500餘米的西周夯土城牆,圍繞著新發現的目前所知*高等級的大型西周墓葬群。它分布在這處墓地的東、北、西三麵,東牆殘長700米,北牆長300米,西牆殘長500米,牆厚約10米,個別地方發現城牆的殘存部分高出原地麵約2米多,但是南城牆目前尚未發現。
專家認為,在西周的都城豐鎬遺址考古人員進行了大量的勘探,目前仍未發現城牆遺存,而這處夯土牆沿著一條條深溝險壑蜿蜒延伸,宛如一條巨龍環繞於新發現的大型西周墓地外圍,更顯示著出該遺址和新發現墓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此外,考古工作者還在周公廟遺址附近的“浩善坑”搶救發掘出西周時期的卜甲700餘片,其中有刻辭者82片,經初步清理,已發現可辯識文字350字,其中屬**發現的“周公”字樣出現了5次,*多的一塊卜甲上發現36字。
專家指出,這些卜甲的發現,對西周考古研究提供了****的文字資料。在西周考古中,係僅次於1976年以後周原遺址出土甲骨的重大考古新發現。(完)
陝西周公廟發現古墓群 傳“西周王陵”無根據
新華網西安5月21日電(記者邊江、馮國)考古工作者*近在陝西省岐山縣周公廟景區鳳凰山發現一處古墓群,社會上遂傳出發現“西周王陵”等說法。考古隊負責人對記者說:“從目前情況看,此處可能是西周時期的重要墓葬區,但說是‘西周王陵’尚無任何根據。”陝西省周原一帶是周朝發祥地。周原遺址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周原東起武功縣、西至鳳翔縣、北至北山、南到渭河,總麵積達數百平方公裏;狹義的周原遺址指岐山縣與扶風縣接壤處的周原核心區20多平方公裏,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內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公廟位於大周原保護區範圍內,距岐山縣城西北7公裏處,是唐代為祭祀周代開國元勳周公旦而修建的大型建築群,1957年被列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12月,考古專家在周公廟野外調查時意外地發現了兩片西周時期刻有文字的甲骨,隨後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與北京大學聯合組成了周公廟考古工作隊,開始對周公廟周圍地區有計劃地進行考古調查與勘探,先後發現了一批古墓葬。
周公廟考古工作隊負責人對記者說:“這裏的考古調查工作正在進行之中,由於尚未進行考古發掘,這批古墓葬的年代和性質尚難以確定。因此,可以負責任地說,截止到目前91麻豆福利视频网沒有向社會上披露過任何這方麵的信息。有關這裏發現西周王陵、周天子墓等說法是沒有根據的。”據了解,周公廟考古隊已將發現的情況按考古工作程序上報國家有關部門。目前,考古調查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
- 眾說風雲 (已有0條評論)

- 細胞培養玄學-MRC-5細胞 2025-01-07
- Ocean NanoTech定製的詳細步驟 2021-10-31
- Abbiotec代理的產品得到重複驗證2020 2021-10-31
- click chemistry tools數據結果比... 2021-10-31
- LaysanBio代理商相關文獻資料2020 2021-10-31
- zyagen Laboratories代理的產品得到... 2021-06-20
- Toxin Technologies代理商相關文獻資... 2021-03-14
- 熱烈祝賀91麻豆福利视频网生物正式代理biocolor公司試劑產品... 2021-03-14
- 熱烈祝賀91麻豆福利视频网生物正式代理cytognos公司試劑產品... 2021-03-14
- Gelest代理的產品得到重複驗證2020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