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步
新華網蘭州8月23日電(記者張目)心理學專家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由於我國心理學發展較晚且發展速度緩慢,加之社會及學校心理教育方麵存在偏差等原因,許多大學生對心理**的認識有嚴重誤區,這其實是存在心理問題的大學生需要邁過的首道“門檻”。
蘭州中西醫結合醫院臨床心理學醫師餘敏告訴記者,通過近幾年的心理醫療經驗她發現,大多數的“大學生病人”普遍對心理**認識錯誤,不是不以為然,就是視為恐怖的精神**,甚至覺得看心理醫生就意味著得承受他人歧視的眼光。因此,進行心理谘詢或救助的大學生仍是極少的一部分。
大學生對心理醫療產生誤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一是我國心理學科不夠發達、社會重視不足。據國家衛生部2001年公布的數字,每百萬人口隻有2.4個心理工作者,10個精神科醫生。而美國現有臨床心理學醫生、社會工作者和精神護理人員28萬人,每百萬人口就有550個心理學家,157個精神科醫生。這一方麵說明了我國的心理醫療在技術上和環境上還趕不上國外發達國家,另一方麵也說明了全社會對心理醫療的重視程度不夠。二是學校教育對心理素質教育方麵的長期缺失。在我國長期以來的基礎教育體係中,學校嚴重忽視了對青少年心理素質的培養和訓練,這給高校教育埋下了諸多隱患。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加強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尤顯重要。近年來發生的“硫酸潑狗熊”“砷中毒”等一係列大學生**個案中,多數都是因為學校片麵重視學生學習成績,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不夠,使得這些看似優良的年輕人發生了嚴重的人格偏差。
餘敏指出,近年來,雖然不少高校對大學生心理方麵的教育一直在探索改進,但仍然擺脫不了一些認識誤區。比如許多大學裏出現的心理輔導站,其實是建立在德育輔導的前提上,而對於如何以科學和有效的手段來幫助大學生這一心理弱勢群體,為迷惘苦惱的大學生編織一張心理健康的保護網,卻仍然是缺乏考慮和實踐的。
目前,雖然沒有多少大學生去看心理醫生,但並不是說大學生群體中就沒有心理問題,而是觀念上的誤區使他們不習慣看“病”。“其實,心理**絕不是精神**,作為‘病人’,首先要自己願意看病才能起到效果,才能解決具體問題,釋放心理壓力。”餘敏呼籲說:“所以大學生一定要走出誤區,樹立起健康的心理衛生觀念,正視自己的心理**,這樣才能真正征服心理問題,讓自己健康爽朗起來,否則不管是心理谘詢還是心理醫療,都起不到根本的效果。”

- 細胞培養玄學-MRC-5細胞 2025-01-07
- Ocean NanoTech定製的詳細步驟 2021-10-31
- click chemistry tools數據結果比... 2021-10-31
- Abbiotec代理的產品得到重複驗證2020 2021-10-31
- LaysanBio代理商相關文獻資料2020 2021-10-31
- zyagen Laboratories代理的產品得到... 2021-06-20
- Toxin Technologies代理商相關文獻資... 2021-03-14
- 熱烈祝賀91麻豆福利视频网生物正式代理biocolor公司試劑產品... 2021-03-14
- 熱烈祝賀91麻豆福利视频网生物正式代理cytognos公司試劑產品... 2021-03-14
- Gelest代理的產品得到重複驗證2020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