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排行榜”又引爭議 多數人表示不可信
中新網7月13日電日前,一份*新的“大學評價報告”由青年報社和科學評價中心聯合推出。報告一公布,立刻引起新一輪針對“大學排行榜”的爭議。
據新華社報道,該報告分“科技**競爭力”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競爭力”兩個係列,對國內所有本科院校的科研競爭力進行了評價,清華、北大和浙大分列高校科技**競爭力前**,北大、人大和北師大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競爭力名列前茅。
自1987年管理科學研究院科學學研究所**嚐試大學評價以來,據粗略統計已有17個機構發布了20多個版本的“大學排行榜”,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家能夠贏得公眾的足夠認同。一家網站的“你對大學排行榜的看法”民意調查顯示,截至7月11日晨,參加調查的27870人中有37.60%的人認為評分粗糙,可信度不高,24.04%的人表示完全不認同,隻有10.07%的人認為客觀準確。
自“大學排行榜”出現,對其評價指針體係的質疑一直較多。質疑之一是不同類型大學的可比性問題。例如,將文科院校與理工科院校放在一個指針體係中比較是否合理?另一個質疑是對數量與質量、學校規模與效益關係的處理。據悉,數量型數據比質量型數據更容易獲得,不少“大學排行榜”很大程度上存在“重定量,輕定性”的問題,尤其在1999年後許多高校合並,倘若僅按數量指針評估,會產生相當大的偏差。
科學評價研究中心主任、武漢大學丘均平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舉例說,目前的大學評價有一種傾向,過於看重收錄論文數,不重被引論文次數,而被引論文次數更能說明論文質量。
據專家介紹,設置不同的評價指針,采用不同的計算方法,即使數據來源一樣,評價結果也會不同。同一所大學,在不同“大學排行榜”的排名可能大不一樣。
記者了解到,數據缺失或不準,直接影響了評價指針設計及評價結果。例如,“大學就業率”應是衡量教學成果的重要指針,但被許多“大學排行榜”不約而同地忽略掉了。據丘均平介紹,教育主管部門隻公布部分大學的就業率,而且都是學校自報的數據,一些學校明顯報得比實際情況高,因為一旦就業率低下來,會直接影響學校的利益。
“錄取分數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學的生源質量,但也鮮被“大學排行榜’觸及。因多種原因,各省錄取線不一樣,折算有難度﹔受專業性影響,郵電、交通等一些行業所屬的高校,錄取線比較高﹔在評價大學時要排除這些外在因素的影響,也是個難題。
據悉,目前大學評價主要采納權威部門的統計數據,但這些數據本身也存在滯後或不全等問題。目前已公布的*新大學數據是2002年的,故有的排行榜號稱2004年版,實際是有水分的。
另外,已有民辦高校上千所,“大學排行榜”中卻不見民辦高校的身影,原因也是數據獲取有困難,這使學生選擇民辦高校時,隻能憑廣告,看不到第三方的評價。
有一種觀點認為,由於缺乏良好的評價環境,還不具備推出“大學排行榜”的條件,盲目搞排行榜會引起誤導。但也有不少人主張,“大學排行榜”順應了社會的需求,應當予以鼓勵。
- 眾說風雲 (已有0條評論)

- 細胞培養玄學-MRC-5細胞 2025-01-07
- Ocean NanoTech定製的詳細步驟 2021-10-31
- LaysanBio代理商相關文獻資料2020 2021-10-31
- click chemistry tools數據結果比... 2021-10-31
- Abbiotec代理的產品得到重複驗證2020 2021-10-31
- zyagen Laboratories代理的產品得到... 2021-06-20
- Toxin Technologies代理商相關文獻資... 2021-03-14
- 熱烈祝賀91麻豆福利视频网生物正式代理biocolor公司試劑產品... 2021-03-14
- 熱烈祝賀91麻豆福利视频网生物正式代理cytognos公司試劑產品... 2021-03-14
- Gelest代理的產品得到重複驗證2020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