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沒有《Science》? 我科技期刊處於內外夾擊
在數量上占據期刊“半壁江山”的我國科技期刊正處於“內外夾擊”之中。8日在此間出席“首屆科技出版發展論壇”的專家學者呼籲,我國科技期刊亟待走出體製束縛的製約,集中優勢兵力,走國際化道路,實現科技期刊新的輝煌。
新聞出版總署公布的數字表明,2003年我國共出版期刊9000多種,其中自然科技類近4500種。然而,自然科學類期刊的平均期印數比上年下降1%多,這表明越來越多的期刊擁有越來越少的讀者。而與此同時,一些國際性科技期刊近年來紛紛進軍,《科學》《自然》等雜誌加大了在的約稿、發行力度;《大眾科學》《科學美國人》《發現》等變相進入市場,占據了相當份額。科技期刊正處於****的“內外夾擊”之中。
《電子學報》編審諸葉梅說,我國科技期刊總體上說,處於國際同類期刊的中等以下水平,國際**期刊是空白,真正達到國際化的期刊也是空白。大多數期刊出版周期長,稿源、編委會成員、作者等國際化程度很低,在國際上沒什麽知名度和影響力。以至於使我國許多高水平的文稿投往國外期刊上,使我國自己的期刊不能完全直接反映我國科技水平。“這和科技期刊數量上的大國地位很不相稱。”
科技期刊包括學術類、技術類、指導類、檢索類和科普類等。《國家地理》雜誌社社長李栓科說,綜觀目前的科普期刊,盡管有少數差強人意的精品,但大多麵目呆板,喜長篇宏論,缺精美圖片,難以吸引讀者。
實驗動物學報李繼平認為,體製製約是科技期刊麵臨的首要問題。科技期刊大多由科研院所承辦,跟不上國際科技期刊發展的步伐。
我國科技期刊向何處去?專家建議,我國應打破現有的分塊模式,調整期刊布局,實行優化配置。期刊的國際化是科技期刊走向成熟的標誌之一,一方麵要靠的經濟實力,科技發展要逐漸走向世界先進行列;一方麵要靠期刊管理工作者和期刊工作者共同努力。
哈爾濱理工大學王長風說,我國科技期刊各自為政,行業辦刊,綜合性、大而全的刊物較多,出版時間過長,競爭意識不強。提高我國科技期刊質量,管理上應該現代化,編輯出版手段數字化,整體麵向國際化,出版規模力爭集團化。
李繼平認為,國家可重點扶持幾個重點學科的重點期刊,同時轉換經營模式;大多數期刊則可以**放開,讓期刊在市場中優勝劣汰。科技期刊也應按照國際規則辦刊,對論文質量嚴格把關,聘任高水平的主編和高素質的編輯隊伍。
《中華檢驗醫學雜誌》唐棟則認為,打造精品期刊是**出路。我國科技期刊的競爭態勢將在不久的將來**展開,要盡快建立起精品意識、競爭意識,製定科學的評價指標。在未來的數年中,集約化管理和集團化經營將很大地推動科技期刊的發展。

- 細胞培養玄學-MRC-5細胞 2025-01-07
- Ocean NanoTech定製的詳細步驟 2021-10-31
- Abbiotec代理的產品得到重複驗證2020 2021-10-31
- LaysanBio代理商相關文獻資料2020 2021-10-31
- click chemistry tools數據結果比... 2021-10-31
- zyagen Laboratories代理的產品得到... 2021-06-20
- Toxin Technologies代理商相關文獻資... 2021-03-14
- 熱烈祝賀91麻豆福利视频网生物正式代理biocolor公司試劑產品... 2021-03-14
- 熱烈祝賀91麻豆福利视频网生物正式代理cytognos公司試劑產品... 2021-03-14
- Gelest代理的產品得到重複驗證2020 2021-03-14